经过对兄弟院校图书馆的实地调研和交流中发现,实施“阅读学分制”管理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举措,将阅读与学分挂钩,可以让图书馆积参与实际教学工作。
“阅读学分制”是指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依据学校学分制实施方案和相关创新学分实施办法,制定相应学生阅读学分实施办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相应学分。
阅读学分制的设计灵感源于韩国江原大学毕业资格认证中的读书认证制度。读书认证作为江原大学学生的毕业条件之一,从 2001 年开始实施,其毕业资格认证分为外语认证、计算机认证和读书认证,
学生至少要通过两个以上的认证考试才能毕业。这种读者自己阅读、自主学习并进行相应考核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4)促进了图书馆和大学生的共同发展,对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起到督促作用;
(5)让图书馆参与教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提高了图书馆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3)摆脱了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拓宽了知识面,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知识单一的缺陷;
响应国家“全民阅读”政策,在大学校园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创造“书香校园”。
为了保障阅读学分制管理的顺利实施,大部分高校都是由图书馆来牵头进行建设。主要理由如下:
三,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时间和现有馆舍资源、文献资源可以作为课程开设的物质基础,减少了课程建设中的资金投入。
四,相较于高校其他机构,图书馆对学校资源的整合和调动能力更强,容易形成以教务部门为支撑,以图书馆为主导,其他教学单位、各学院分馆配合的多方联动模式。
目前各高校推行阅读学分制的出发点大多在于通过阅读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倾向,实施的办法也各有不同。随着图书馆功能的不断拓展 ,阅读学分制的实施方法和考核标准也应与时俱进。
阅读内容中对专业书籍的要求在两个运行阶段中有不同的设定,初期阶段对专业书籍 阅读量有要 求(不少于20本),成熟阶段考试系统中的阅读书目并没有作专业性划分。
目前高校的阅读指导书目仅仅涉及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而对专业教育没有硬性要求。
目前高校对阅读学分的考核形式基本上归纳为三个方面,即阅读数量考核、阅读内容测试、读书笔记评定。
阅读学分制不仅仅停留在阅读考核层面,而是深入到大学生的整个学习中去,学生获得的除了学分还有课堂教育的延伸、自学能力和 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阅读学分考核内容基本设定分为三大模块:阅读数量考核、阅读内容测试、读书报告评定。
平台在服务对象方面,平台可为“阅读管理机构”、“阅读协同机构”、“阅读导师”和“学生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实现“阅读学分制”的整体部署、全程监管、分工合作、数据反馈等一体化服务。
平台在工作流程方面,平台通过大量和广泛的调研,为各服务对象设计不同的工作流程,各流程之间相互关联协同,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平台在服务模式方面,主要有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在种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场景应用的需要。
“阅读管理机构”可在平台上进行新闻公告发布、阅读书目管理、阅读计划审核、阅读活动组织、阅读成果统计、阅读题库开发、阅读考试管理、阅读学分管理和阅读证书管理等工作。
“阅读协同机构”可在平台上进行书目推荐、阅读计划查询、阅读活动组织、阅读成果查询、阅读考试组织、阅读学分查询等工作。
“阅读导师”可在平台上进行书目推荐、阅读计划初审、阅读活动推广、阅读成果查询、阅读题库出题、阅读学分查询等工作。
“学生读者”可在平台上进行书目查询、阅读计划提交、参与阅读活动、阅读成果提交、阅读题库练习、参加阅读考试、阅读学分查询、阅读证书下载打印等工作。
平台通过大量和广泛的调研,为各服务对象设计不同的工作流程,各流程之间相互关联协同,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平台试用体验
请联系获取体验账号
服务热线:17525966091 17525966091